蔓荊子
【異名】蔓荊實,荊子,萬荊子,蔓青子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果實
【採集】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
【炮製】炒蔓荊子:篩淨灰屑,除去殘存萼片,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,略噴清水,放涼。
   《雷公炮炙論》:凡使蔓荊子,去蒂子下白膜一重,用酒浸一伏時後蒸,從巳至未,出,曬乾用。
【性味】苦辛,涼。 《本經》:味苦,微寒。 《珍珠囊》:苦,辛。
【歸經】入肝、胃、膀胱經。
    《湯液本草》:太陽經藥。
    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:入肝經。
    《本草經疏》:入足太陽、厥陰,兼入足陽明經。
【功用】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
【主治】風熱感冒,正、偏頭痛,齒痛,赤眼,目睛內痛,昏暗多淚,濕痹拘攣
【宜忌】血虛有火之頭痛目眩及胃虛者慎服

蔓荊子葉
【異名】白背葉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葉或枝葉
【性味】《陸川本草》:辛苦,微寒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葉,治跌打損傷,搗爛沖酒服,渣外敷;煎服治頭風。
  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枝葉,消腫止痛。治刀傷止血,跌打損傷,風濕疼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ling0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