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枸杞這植物大家應該不陌生吧?
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家都是在吃枸杞的葉子,
所以……一直都沒有辨法結果實
因為只要它一長大,就會被我們吃掉嫩葉了!^^


















枸杞子
【別名】苟起子,甜菜子,杞子,紅青椒、構蹄子,狗奶子,枸杞果,地骨子,枸茄茄,紅耳墜、血枸子,
    枸地芽子,枸杞豆、血杞子
【來源】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
【採集】夏、秋果實成熟時採摘,除去果柄,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,再暴曬至外皮乾硬、果肉柔軟即得
【性味】味甘,性平
    《別錄》:微寒,無毒。
    《藥性論》:味甘,平。
    《食療本草》:寒,無毒。
【歸經】入肝、腎經。
    《本草匯言》:入足少陰、足厥陰經。
    《本草經解》:入足少陰腎經、手少陰心經。
    《要藥分劑》:入肝、胃二經,兼入肺經。
【功用】滋腎,潤肺,補肝,明目。
【主治】肝腎陰虧,腰膝酸軟,頭暈,目眩,目昏多淚,虛勞咳嗽,消渴,遺精
【備註】外邪實熱,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。
    《本草經疏》:脾胃薄弱,時時泄瀉者勿入。
    《本草匯言》: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。
    《本經逢原》:元陽氣衰,陰虛精滑之人慎用。

枸杞葉
【別名】地仙苗,甜菜,枸杞尖,天精草,枸杞苗,枸杞菜,枸杞頭
【來源】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嫩莖葉。
【採集】春、夏採收
【性味】苦甘,涼。
    《藥性論》:味甘,平。
    《千金•食治》:味苦,平,澀,無毒。
    《綱目》:苦甘,涼。
【歸經】《要藥分劑》:入心、肺、脾、腎四經。
【功用】補虛益精,清熱,止渴,祛風明目。
【主治】虛勞發熱,煩渴,目赤昏痛,障翳夜盲,崩漏帶下,熱毒瘡腫

地骨皮
【別名】杞根、地骨、地輔、地節,枸杞根,苟起根,枸杞根皮,山杞子根、甜齒牙根、
    紅耳墮根,山枸杞根、狗奶子根皮,紅榴根皮,狗地芽皮
【來源】為茄種植物枸杞等的根皮。
【採集】春初或秋後採挖,洗淨泥土,剝下根皮,曬乾
【性味】味甘,性寒。
    《本經》:味苦,寒。
    《別錄》:大寒,無毒。
    《綱目》:味甘淡,寒。
【歸經】入肺、肝、腎經.
    《湯液本草》:足少陰,手少陽經。
    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:入肺、腎二經。
    《本草匯言》:入足少陰、足厥陰經。
【功用】清熱,涼血。
【主治】虛勞潮熱盜汗,肺熱咳喘,吐血,衄血,血淋,消渴,高血壓,癰腫,惡瘡。
【備註】脾胃虛寒者忌服。
    《醫學入門》:忌鐵。
    《本草匯言》: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,食少泄瀉者宜減之。
    《本草正》:假熱者勿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ling0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